再過一個多月,山東、河北、江蘇又到了大蒜栽培期。不少讀者谘詢大蒜早期如何管,黑頭蛆怎麽防,枯尖是咋回事?蒜農除了被這些病害困擾之外,小編還了解到,今年在很多大蒜的主產區,大蒜的產量都有所下滑,早衰現象較嚴重……這些問題到底出在哪裏?
1、大蒜畝產從3000斤跌到1200斤,到底差在哪?
2、大蒜肥水病害咋管理?
大蒜屬於百合科,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種植,主要種植區域為山東,河南,河北,湖北,四川等地。種植麵積約為1200萬畝。其中幾種連片種植的地方在山東主要有蘭陵縣,約為30萬畝。以金鄉為中心四個縣區約有80萬畝。現在金鄉已經成為大蒜內貿和出口的主要集散地。
近幾年,金鄉地區大蒜種植出現了早衰、病害增加、大幅減產的現象,讓當地蒜農深受其苦。接下來,我就先通過幾張照片,與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大蒜種植的現狀,並找出其中比較普遍的原因。
**張照片是2015年11月8日,在一個雨後的下午拍攝的大蒜苗。我全程跟蹤了這兩個地塊的種植。可以明顯看出右邊地塊的長勢明顯優於左邊。由於去年年底出現了極端天氣,後期兩個地塊差異更大,左邊地塊還出現了大麵積死亡。我分析,右邊地塊在選種和整地上更細致,給大蒜生長提供了較好的基礎。
第二張圖是2016年5月拍攝的,當時剛剛開始提蒜薹。這個地塊已經出現了明顯早衰現象。早衰今年在金鄉地區比較常見,據不完全統計早衰麵積在6成以上,很多種植戶不知道是什麽原因。我分析,這是由於大蒜在去年冬季生長期突然遇到大雪降溫天氣,發生了凍害。後來化雪的過程中,低窪的地方積水比較大、氮素流失比較多,並伴生了細菌性病害。
這個地塊後來的畝產大蒜隻有1200斤,這是很低的水平。目前在金鄉地區正常情況下畝產大蒜應該在2000多斤。過去,金鄉地區高峰期畝產大蒜能達到3000多斤,如今相當於減了一大半。從這個趨勢看,大蒜畝產有大幅下滑的趨勢。
減產與早衰有直接關係。事實上,通過有效措施是可以防止大蒜早衰的。第三張圖就是今年6月份前後我在金鄉拍攝的一個沒有出現早衰的地塊。這個地塊的種植經驗表明,在選種、整地、施肥、澆水等管理過程中隻要能采用科學方法,就能實現高產。下麵我將從上述幾個方麵,一一講解。
選種
金鄉、南嶺地區收獲大蒜後,一般會挑選400斤左右的大蒜頭留種,進行晾曬。留種要選擇大而飽滿的大蒜,在剝蒜種的時候,做好大小蒜瓣的分離,這樣種植後大蒜長勢基本可以保持一致,避免大小不均的情況。如果播種期間發現蒜頭有發黴的情況一定要及時挑揀出去。
種子處理
大蒜插播以前,用種衣劑處理,可以有效地減少出苗後的病害,提高出苗率、提前出苗,讓苗長的更狀、更旺,同時預防一些病蟲害。但要注意,拌種時濃度不要過大,不要對蒜皮造成傷害,以免出現不出苗的情況。另外,用毒死蜱拌種時間一定要短,超過12小時會造成大蒜脫皮,後期苗弱。
整地
種植大蒜的地塊一定要整平,這樣方便澆水,因為大蒜的一生中需要澆水三到四次,並且澆水伴隨著施肥。耕地不平整容易因澆水不均勻,導致的出苗不均勻,會對後期產量造成影響。
肥料套餐的選擇
大蒜是喜水、喜肥的作物。肥料多一點可以,但一定不要少施。很多人認為種植大蒜不能用含氯的肥料,這是一個誤區。不是不能用,而是在實際生產中好色TV在线观看發現,雖然用氯化鉀肥料種出來的大蒜頭比硫酸鉀的蒜頭大,但沒有硫酸鉀的瓷實。且大蒜喜硫,用硫酸鉀種植的大蒜品質和口感更佳。
在土壤比較肥沃的新地塊(於地),可以選擇氯化鉀型的摻混肥或低氯複合肥。大蒜對氮、磷、鉀的需求大約是1:0.37:1.2,對鉀的需求更高。如果年前用平衡肥,年後要用高氮高鉀的肥料追肥。此類地塊保肥保水效果較好。可以使用3*19的氯化鉀型摻混肥100公斤/畝,或者3*19的氯化鉀型摻混肥搭配20-10-20含量的硫酸鉀型肥肥料,合計100公斤。同時,可以施用農家肥兩方,或者商品有機肥兩袋。針對土壤比較肥沃的老地塊(於地),還可以根據根菌情況增施菌肥,緩解因重茬引起的地害。
對於土壤比較貧瘠的新地塊(沙地),這類土壤保水保肥的效果都不好,並且此類土壤大部分偏堿,就不要使用氯化鉀型肥料,改用硫酸鉀複合肥,比如3*15的硫酸鉀複合肥100公斤/畝,外加過磷酸鈣50公斤,以及有機肥80公斤。年前不要一次性施足,可以留一部分做年後追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