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蘖肥是在水稻有效分蘖期間發揮作用的肥料,一般以氮素化肥為主。施分蘖肥的目的是壯根促早發,農村有句俗話“壯苗先壯根,根壯苗早發”。
水稻分蘖苗一般有早蘖苗壯的現象,即分蘖發生得愈早,自養的完全葉愈多,則苗愈壯,成為有效穗或大穗的可能性愈大。有關資料顯示,在大田生產條件下,第三片以上完全葉的分蘖基本都能成穗,且完全葉愈多,稻穗愈大,單穗產量愈高。故追施促蘖肥一般都強調早施。遲施的即使能夠成穗,也是小穗,經濟意義不大。
水稻如何施用分蘖肥
水稻分蘖肥一般以速效氮肥為主,每畝施用尿素5-7公斤。底肥不足的可適當增施,但切忌過量追肥,以防中後期過旺生長,貪青晚熟。施分蘖肥時要搶晴施、淺水施、使土肥相混,提高肥效。
水稻分蘖期一般在插秧後7-10天進行,肥料種類和數量,必須根據土壤、底肥、氣候和苗情進行調整。因此,水稻施用分蘖肥要求早施、重施分蘖肥,是促進早生、早發,爭取更多低節位有效分蘖的重要措施之一。
分蘖肥要求追施時間早、數量足,一般分蘖肥的用量占追肥總量的50-60%.因為分蘖期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氮素營養的**高峰期,又由於水稻生育前期氣溫、水溫、土溫都較低,養分釋放慢,追肥量太少難以滿足水稻對養分的需要。隻有適時早施才利於水稻早分蘖、多分蘖,降低分蘖節位,為爭
穗長、粒重創造條件。
分蘖肥一般是一次施完。但對於生育期較長的品種或底肥施用不足的田塊,可在有效分蘖期內分兩次施用。若發現一塊田中禾苗生長不平衡,部分地方秧苗葉色落黃,應重點補施,促使全田生長整齊一致。
(如有侵權請聯係好色TV在线观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