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青枯病
症狀:在初花期花生最易感染此病。病株初期主莖梢第1、2片葉先失水萎蔫並且延遲開葉。經1~2天後病株全株或一側葉片從上至下急劇凋萎,色澤暗淡,呈青汙綠色,後期病葉變褐枯焦,屬細菌性類病菌。
防治方法:在雨後晴天或開花前發病初期用禾甲安20 毫升兌水15 公斤噴霧或用77%氫氧化銅500~600倍液或72%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於晴天澆施。每間隔7~10天防治1次。
二、莖腐病
症狀:又稱枯萎病,苗期子葉呈黑褐色,幹腐狀,後沿葉柄擴展到莖基部,呈黃褐色水浸狀病斑,最後成黑褐色腐爛。後期發病,先在莖基部或主側枝處生水浸狀病斑,病斑初為黃褐色後變為黑褐色,地上部萎蔫枯死。屬半知菌類病菌。
防治方法:要實行合理輪作,種子貯藏前要充分曬幹,做好種子消毒處理,用50%多菌靈按種子量0.3%進行藥劑拌種。用77%氫氧化銅500~600倍液或72%農用鏈黴素4000倍液於晴天澆施。
三、根腐病
症狀:莖基部呈水浸狀,黃褐色,植株較矮,葉片自下向上幹枯,主側根變褐腐爛,後期隻剩褐色幹縮的主根。屬半知菌類病菌。
防治方法:合理輪作,嚴格選種、曬種,用種子量0.3%的50%多菌靈拌種,發病初期用50%的多菌靈1 000倍液全田噴霧防治。
四、葉斑病
症狀:褐斑病病斑呈圓形,暗褐色,較大,病斑外緣有黃色暈圈,後期有灰色黴狀物;黑斑病病斑呈圓形,黑褐色,病斑周圍無黃色暈圈,病斑比褐斑病小。屬半知菌類病菌。
防治方法:合理輪作,選用抗病品種,高溫多雨的月份是防治葉斑病的關鍵時期,發病初期可噴灑50%多菌靈800倍液或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%代森錳鋅800倍,每隔15 天噴藥1次,共噴2-3次。
五、瘡痂病
症狀:主要為害葉片、葉柄及莖部。葉片染病葉兩麵產生圓形至不規則形小斑點,邊緣稍隆起,中間凹陷,葉麵上病斑黃褐色,葉背麵為淡紅褐色,具褐色邊緣。葉柄、莖部染病初生卵圓形隆起的稍大病斑,長約3毫米,多數病斑融合時,引起葉柄及莖扭曲,上端枯死。屬半知菌亞門真菌。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,翌春借風、雨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。
防治方法:
一是選用抗病品種。
二是與禾本科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。
三是發病初期噴灑50%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用甲基托布津、百菌清等噴施。
六、鏽病
症狀:葉片染病初期,葉片正麵或背麵出現針尖大小淡黃色病斑,後擴展為淡紅色突起斑,表皮破裂露出紅褐色粉末狀物,即病菌夏孢子。下部葉片先發病,漸向上擴展。葉上密生夏孢子後,很快變黃幹枯,似火燒狀。在施氮肥過多、種植密度大、通風透光不良、排水條件、高溫、高濕、溫差大時發病重。屬真菌性病害。
防治方法:因地製宜調節播期,合理密植,及時中耕除草,挖好排水溝,降低田間濕度。改大畦種植為小畦種植,增施磷、鉀肥。清潔田園,及時清除病蔓及自生苗。
藥劑防治:發病初期可選用75%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15%的粉鏽寧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12.5%腈菌唑2500~3000倍液於晴天均勻噴施,每次每畝用藥液60~75公斤。噴藥時加入0.2%的黏著劑(如洗衣粉等),有增效作用。
更多花生病蟲害防治措施請關注好色TV在线观看好色先生TVAPP下载料網。